优秀共产党员——李晓刚

发布时间:2025-07-13 09:23 来源:果树所 浏览次数:
分享:

李晓刚来自苏北农村,大学就读扬州大学农学院,2000年毕业到江苏省农科院工作,一直没有离开农。他一直说自己是幸运的,高考虽然想跳出农门,但服从志愿又进了农业院校,心有不甘。但是出生在农村,生长在农村,对农村农业有着深深的情感,四年大学的学习,对农有了更多的热爱。

毕业后面试农科院成功,到园艺所工作。最初对工作的认知就是下地干活,跟着老一辈专家移栽、浇水、鉴定。几个周期下来,慢慢积累了感性认识,为日后服务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。其间虽然经历了短暂的基地蹲点,事业转企业,也就是换个地方干活,感受着不同的经历。2003年开始从事梨资源评价、育种及栽培研究。最初资源以及杂交群体有限,和团队成员一道开展各种田间调查,每个品种特征特性了熟于胸,无需定植图,每个品种具体位置同样熟记于心。对资源的深刻了解,为日后品种培育打下基础。

才毕业的时候,最爱吃的水果就是梨,工作后可以吃到不同风味的梨,很是开心,上午可以吃10来个梨,下午还可以吃10来个。尤其是品种选育阶段,群体多了,优选亲本配组的后代,普遍比常规品种表现好。一个群体一周尝个2遍,上千个单株。两年下来,吃上半个梨就会拉肚子。一度人非常瘦,2016年的时候,不到60公斤。再也不敢像原来那样吃了,咬一口尝个味就吐了。参与选育了5个梨品种,前4个品种入选江苏省主推品种名录。

2017-2018年到丰县挂职,丰县作为我省最主要果树生产大县,对果树极为重视,但是让果农认可和接受我院成果还有个过程。这一时期以酥梨、黄冠为主梨果价格低迷,新品种是否有好的效益持观望态度。通过路演授课、基地观摩、果品品鉴,让果农对新品种有了全新认知,主管部门也树立了信心,结合“徐州果业振兴计划”政策资金支持,新品种在丰县得以大面积推广开来。此后,承担了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试点项目,在苏北、苏中、苏南建立示范点,探索以企业园区为载体,推广部门参与的推广模式,进行示范推广,取得较好成效。

2021-2024年,作为江苏省现代农来(梨)产业技术体系高效栽培创新岗岗位专家,面对新建园农机具使用要求农机农艺整合发展的需求,老园提档升级的需求,通过深入生产调研以及田间研究,对栽培有了深入认知,思想技术体系也发生重大转变。栽培技术不是一成不变的,也是逐步完善的,即便是我们认为成熟的模式,增加一个农机或者水肥一体化的变量,都会发生较大改变。引进国内外新型模式的基础上,进行本地化熟化,尤其是宽行密植栽培技术,由于早果丰产性好,在江苏省大面积推广,但是与之配套的,适宜我省不同产区的具体参数尚未明确。边研究边交流边探索的基础上,逐步明确适于我省栽培的适宜株行距、树体高度、结果枝组角度及数量等参数,参与制订了江苏省地方标准《梨主干形栽培技术》,规范这一技术标准化生产。该项技术也入选了江苏省2024年主推技术。

20多年的工作,专业知识积累的同时,与不同产区果农也建立了较为深厚的感情,帮助建园,解决生产中问题,果品推介,专业获得认可的同时,友情也建立起来。生产中存在问题会主动联系,生产关键时期也会新临园区指导,形成良好互动。



【打印此页】 【关闭窗口】